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成年子女是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人,但并未规定成年子女的配偶承担相应的赡养义务。然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明确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根据该规定,尽管成年子女的配偶没有直接的法定赡养成年子女父母的义务,但他们应当协助成年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并且不能阻碍成年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因此,儿子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儿媳有协助儿子履行赡养义务的责任。
然而,如果儿子去世,儿媳的协助赡养义务也随之消失。这主要是因为婆媳、翁婿等关系是由婚姻而建立的姻亲关系,当儿子(或女儿)去世后,婚姻关系终止,姻亲关系也随之消失。因此,儿媳或女婿协助儿子或女儿承担的赡养义务也因此终止。因此,当赡养人去世时,不能强制要求其配偶承担赡养义务。
赡养老人是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不受年龄限制。因此,一般来说,只要是成年子女且具备经济能力,就应该对自己的父母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赡养。相关法律规定,当父母年满60岁或无生活能力,或者子女具备独立经济能力时,子女应承担赡养责任。对于老人的赡养不仅是一种法定义务,更是一种道德义务,因此当事人应该遵守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根据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法律上将60周岁定义为老年人,一般按此履行赡养义务。然而,有些老人在60岁前就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此时赡养义务人应提前履行赡养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履行赡养义务不仅仅是支付赡养费,还应多关心、照顾老人的精神需求。
父子关系的法律认定及其断绝关系的法律后果。依据我国法律,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对于收养关系下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对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赡养问题,应根据是否形成教育抚养关系来判断。如果形成了教育抚养关系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