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法 > 交通法规 > 酒驾血检结果需要签字吗

酒驾血检结果需要签字吗

时间:2023-06-29 浏览:1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5086
导读:酒驾的血检结果是不需要有违法行为人的签字的,根据规定,酒驾的血检结果出来以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将血检结果告知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人没有在血检结果上签字,并不代表血检结果是无效的,但违法行为人有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的权利。

一、酒驾血检结果需要签字吗?

酒驾血检结果不需要违法行为人签字。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第三十六条 对车辆驾驶人进行体内酒精含量检验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由两名交通警察或者由一名交通警察带领警务辅助人员将车辆驾驶人带到医疗机构提取血样,或者现场由法医等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提取血样;

(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提取血样后五日内将血样送交有检验资格的单位或者机构进行检验,并在收到检验结果后五日内书面告知车辆驾驶人。

检验车辆驾驶人体内酒精含量的,应当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车辆驾驶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重新检验:

(一)检验程序违法或者违反相关专业技术要求,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正确性的;

(二)检验单位或者机构、检验人不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

(三)检验结果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检验人故意作虚假检验的;

(五)检验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六)检材虚假或者被污染的;

(七)其他应当重新检验的情形。

不符合前款规定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作出不准予重新检验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的三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重新检验,公安机关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检验人。

二、涉嫌酒驾需要验血吗?

酒驾一般不需要验血,酒精测量仪的测量结果,可作为酒驾证据使用。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事实上,酒驾案件一般是不会对血液当中的酒精含量进行检测的,如果酒精测量仪显示每100毫升当中的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就可以按照酒驾处理,违法行为人对酒精测量仪的测量结果有异议的,才会进行血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酒驾撞人赔偿

    酒驾撞人赔偿的相关内容。酒后驾驶撞人一般负全责,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肇事方需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其他合理费用。保险公司需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并向相关侵权人行使追偿权。此外,醉酒驾驶会受到刑事处罚和其他隐形处罚。

  • 车祸造成人员伤亡是否能和解

    车祸造成人员伤亡时是否能和解的问题。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车祸造成人员伤亡不能和解,必须报警并确定各方责任。其他不能和解的情形包括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酒驾或服用管制药品等。而在未造成人身伤亡、双

  • 醉驾逃逸一般事故是否适用缓刑?

    醉驾逃逸事故的法律规定和判决标准,讨论了是否适用缓刑的条件。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同时,醉酒驾驶属于刑事犯罪行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甚至入狱。对于造成重大伤亡的醉酒驾车情况,会根据法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 酒驾撞伤孩子怎么判责

    酒驾撞伤孩子的责任判定问题。当驾驶者酒后驾车造成事故,尤其是致人受伤时,会被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理,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责任判罚也会考虑酒精含量、车辆状况及是否发生事故等因素。对于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和伤亡,法律制裁会更严厉。各地具体量刑标

  • 醉酒判有期徒刑罚金多少
  • 一般醉驾开庭要哪些人在场?法律规定醉驾收停车费吗?
  • 醉驾简易开庭的流程适用吗?醉驾酒精300如何处理?
交通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