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行为: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并且情节严重。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具有明知犯罪而为之的心理。行为人明知司法机关已向被执行人发放了通知书,被执行人已丧失了部分处分权,但仍采取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的手段处分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涉嫌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行为人,如果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予立案:
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的行为包括:
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批捕条件包括:
事实上,犯罪行为必须同时满足以上4个构成要件才能定罪量刑。具体构成要件也会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罪名。虽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犯罪行为在主观方面可能只能是过失。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
非法处置查封扣押财产罪立案标准为: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由于行为人的妨害行为致使判决、裁定的财产部分无法执行、严重干扰了案件的侦查、起诉活动、或者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坏的财产数量巨大的,构成本罪,应当立案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