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狱法》第40条的规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家属只能在犯罪分子定罪后按照规定进行探望。具体规定如下:
犯罪分子的近亲属和监护人是探监的主要对象。他们需要携带身份证及其他能证明与犯罪分子关系的有效证明(如户口簿、公安派出所证明、单位介绍信等)进行探监。对于其他亲属或他人,如果监狱认为他们对犯罪分子的改造有帮助,经监狱批准也可以进行探监。
探监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主体条件:只有犯罪分子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是,犯罪分子的朋友也可以进行探监,因为探监可以为监狱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 证件条件:在探监时,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如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以及当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目前的普遍做法是,不需要第二种证明。
(3) 时间条件:只有规定的探监日才能进行探监。但是,目前的做法一般是,除法定的节假日外,其余时间均可进行探监。
如果犯罪分子因犯罪进入监狱,在拘留期间是不能够探望的。但是在服刑期间,每个月都会有规定的时间供家属进行探望。探望时间通常为半小时或一小时。对于犯罪情况特别轻微、危险力度特别小的罪犯,探望时间可能会有所增加或延长,而其他一般情况下是每月一次。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残疾人在法律中的判决问题。针对殴打残疾人的治安案件,法律规定应从重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拘留和罚款。国家保障残疾人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通过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来保障这些权利的实现。国家还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并帮助其他残疾公
未婚先孕情况下男方的法律责任。男方需承担非婚生子的权利、抚养义务及支付抚养费。女方以怀孕为由向男方索要赔偿不构成诈骗,但若数额巨大则可能构成敲诈勒索。建议男女双方合理沟通,履行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