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自首的,如果主观方面怀有故意的,定为故意杀人罪,在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应当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观方面是过失的,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应当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是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并且自首的,存在两个量刑从轻的情节。第一个情节是防卫过当,第二个情节是自首。如果确实不属于无限自卫权的适用情形,那么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有可能会以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具有两个从轻情节的情况下,会在量刑中予以考虑。比如根据案件情况需要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可能会判处四年。具体的判决结果要根据具体案情来分析。
1、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具体来说:
(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
(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
(3)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
2、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所谓“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与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类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实施爆炸犯罪等。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后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防卫过当包括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行为人的疏忽大意导致的防卫过当,一种是由于行为人过于自信产生的防卫过当;最后一种是存在间接故意行为导致的防卫过当,防卫过当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我国法律下,讨债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债权人追讨债务一般不会构成此罪,除非经过有关部门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强拿硬要等等,若破坏社会秩序,将面临法律制裁。
劳教和劳改的本质区别,包括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程序、执行场所和执行期限等方面的不同。同时,阐述了劳动改造在罪犯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劳动改造不仅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还能够通过劳动活动帮助罪犯改掉恶习,掌握劳动技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善监狱的硬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问题及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构成犯罪。销售金额不同,面临的刑罚也不同,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罚金等处罚。此外,还可能被处以相应比例的罚金或没收财产。因此,应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