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数额达到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时,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并非所有的敲诈勒索行为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13条规定,如果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则不认定为犯罪。因此,只有当情节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构成犯罪并受到刑事处罚;否则,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抢劫罪的威胁是当场直接向被害人发出的,都是直接侵犯他人生命、健康的暴力威胁,例如以杀害、伤害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采用直接的暴力威胁,也可以通过毁人名誉、设置障碍、揭发隐私等方式威胁。敲诈勒索罪既可以当面对被害人公开实行,也可以采用书信、通信设备或第三人转告的方式。
抢劫罪索取的利益只能是财物,而且绝大多数是动产。而敲诈勒索罪索取的利益可以是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也可以是非财物性利益,例如迫使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等。
抢劫罪中的威胁是为了使被害人当场受到精神强制,完全丧失反抗的意志,逼迫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遇到抵抗时立即施加暴力。而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手段是为了使被害人产生恐惧感和压迫感,但并没有达到使被害人无法反抗的地步,被害人在决定是否交付财物时还有考虑和选择的余地。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更广,但程度较轻,时限较缓,使被害人有一定回旋的余地。
敲诈勒索构成犯罪的“数额较大”标准实际上并不高。换言之,只要敲诈勒索达到一定程度,人们贪婪的心态就很容易触及到犯罪线,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管好自己的贪欲,踏实地获取收入,而不是想着通过威胁恐吓他人来赚快钱。虽然这样赚钱可能很快,但也很快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关于我国诈骗罪中,如果一次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时,可将诈骗数额进行累计计算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当累计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时,应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诈骗数额接近标准时的认定方法。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