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和非意识支配下的行为不能作为犯罪行为。
某些罪行的成立需要有特定的结果,而有些罪行则没有结果的要求。例如,一些危险犯罪只要造成危险就可以定罪。
犯罪行为必须对特定的社会关系进行侵犯,即侵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行为可能会使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实施,这些手段和方法也是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
犯罪行为的发生需要符合特定的时空条件,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进行。
根据要件的不同,可以将犯罪的客观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必要要件是指任何一个犯罪所必须要求的要件,而选择要件是指行为之外的要件都属于选择要件。
犯罪的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之下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和非意识支配下的行为不能作为犯罪行为。
危害行为可以从客观上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
持有型形犯罪如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通常被认为是作为的犯罪行为。持有型形犯罪还带有继续犯或持续犯的特点。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包括:行为人有作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不作为构成犯罪义务的来源可以是法律的规定、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以及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客体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侵犯的社会关系。
客观要件是指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犯罪对象。
主体要件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并且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一般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综上所述,犯罪成立的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存在。对于客观要件来说,不仅在行为上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还需要符合犯罪的手段和地点的要求。因此,犯罪案件的成立需要满足多个条款才能进行立案审理。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客观要件包括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和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的各级首长和其他有权指挥他人的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绑架罪的定义及其犯罪客观表现。绑架罪是指为了勒索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欺骗等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其客观表现包括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多样化手段来劫持他人,且这些手段必须达到使被害人无法、不敢、无力或不知反抗的程度。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