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工资福利 > 寻衅滋事罪中误工费标准是多少

寻衅滋事罪中误工费标准是多少

时间:2023-12-0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8139
导读:寻衅滋事案件中误工费赔偿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应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工资收入计算,但是误工时间和工资收入也不是以受害人的口头陈述为准的,像误工时间,通常以医疗机构出的证明为准,工资收入的话,受害人应该请用人单位开具相关证明。

寻衅滋事罪中误工费的计算标准

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在寻衅滋事罪中是多少?

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来确定误工费的金额。

误工时间是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所出具的证明来确定的。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而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那么误工费将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来计算。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那么将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来计算;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表现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有哪些?

以下是寻衅滋事罪的行为表现: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在寻衅滋事案件中,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以下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1.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因犯罪行为使人身权利受侵犯或财物被损毁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 存在明确的被告(在逃同案人除外);

3. 提出具体的赔偿要求和事实根据;

4. 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5. 符合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寻衅滋事罪的量刑原则

寻衅滋事罪的量刑原则有哪些?

以下是寻衅滋事罪的量刑原则:

1. 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 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 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 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寻衅滋事的表现形式包括随意殴打他人。如果在殴打过程中造成受害人人身受损,在受害人住院治疗期间造成的误工损失,犯罪嫌疑人应承担赔偿责任。除了误工费,其他赔偿金额并没有法律强行规定,受害人在主张赔偿金时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聚众斗殴罪指为了报复、争霸等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罪则是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等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两者在构成要件、主体及主观方面存在差异。

  • 寻衅滋事罪从犯的判决标准及处罚

    寻衅滋事罪的从犯的判决标准及处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可根据情节轻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寻衅滋事罪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强拿硬要等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不同刑罚。主犯的认定和处罚也有明确规定,主犯处罚根据其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判

  • 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共同犯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共同犯罪的问题。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寻衅滋事罪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等行为。对于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其刑事责任根据其在犯罪集团中的角色和职责来判定,如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或者参与的全部犯罪

  •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不发工资能维权吗
  • 寻衅滋事罪与相关罪名的界定
  • 殴打孩子判多久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