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规定 > 车祸导致人伤交通事故协商不了如何解决?

车祸导致人伤交通事故协商不了如何解决?

时间:2023-11-20 浏览:8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8206
导读:交通事故致人受伤协商不了可以通过法院诉讼进行判决裁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却无法通过协商形式达成赔偿,受害者可以依据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以及自己造成的人身伤害具体情况,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赔偿,经法院认定后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车祸导致人伤交通事故协商不了如何解决?

在交通事故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起诉解决。然而,在起诉之前,需要先由交通管理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因为只有确定了责任后才能进行协商赔偿。除责任认定书外,还需要提供伤残鉴定后获得的相关文书。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一般来说,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先协商,协商不成则进行诉讼程序。具体流程如下:

一、调解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诉讼

1、起诉

(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3)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立案

(4)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对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不服的,10日内可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5)案件受理后,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起诉需要提交的具体材料有哪些?

1、证明损害事实发生的经过、原因、时间、地点的书证(证人、证言)、物证。(一般事故责任认定中会有基本的描述和确认)

2、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医疗部门就诊的证明。

3、医疗部门的所有诊断证明、处方、病历及各项医疗费用单据,包括挂号费、检查治疗费、医药费、住院费。

4、医疗部门出具的陪护证明、转院证明、病休证明。

5、单位出具的垫付医疗费用证明、误工损失(受害人工资、奖金、误工天数、固定补贴)证明。

6、就医交通费用单据。

7、如要求伤残赔偿,需提供伤残鉴定及赔偿数额依据。

8、被损害财产所有权的证明。

9、被损害财产的品名、规格、数额、数量、质地、新旧程度、价值(贵重物品需有关部门的鉴定书)。

10、被损害财产的毁损程度或灭失等证据。

11、交通管理部门有关事实及责任的认定。(如果对责任认定不服,应准备相关证据争取推翻认定,但实践中很难)

12、肇事司机是否系职务行为。

13、车辆的行车、运营执照,司机的驾驶执照。

14、被损害车辆的保险证明。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导致人受伤的解决方式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根据事故责任双方的比例以及人身伤害承担赔偿责任来进行诉讼。如果对方明确表示不赔偿或一直拖欠赔偿款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请求判决,裁定需要承担的赔偿比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及相关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形,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期限有所不同。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一般具有最终性。

  • 工程索赔报告范本撰写指南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率也在逐渐增加。然而,饮酒驾车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酒后驾车会导致驾驶者意识模糊,如果酒驾导致他人骨折,应该如何赔偿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解释,如果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并负有全部或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如果对方以没有钱赔偿为理由,应立即报警处理。交警部门会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

  • 劳动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的赔偿金额计算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撞护栏逃逸将被扣除12分,并面临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并可同时被处以不超过15天的拘留。其他行为如未取得驾驶证或驾驶证被吊销、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同样的罚款。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驾

  • 交通事故怎样索赔
  • 货车超载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赔吗
  • 如何进行交通事故赔偿诉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