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份证(无身份证的需携带户口本);
2. 委托鉴定书(由律师事务所或交通队出具);
3. 交通事故认定书;
4. 病历本、诊断证明、入院记录、出院总结;
5. X光片、CT光片及报告单;
6. 建议受害人在起诉后申请法院委托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以避免程序性问题对受害人权利的保护产生影响。
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单位委托的鉴定,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个人委托的鉴定,应提供本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2. 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光片及诊断报告;
3. 在鉴定机构需要时,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 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时,还应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及户籍证明;如无法证明的,应提供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5. 鉴定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于治疗尚未终结,因调解需提供赔偿依据的情况,在申请书中需说明;
6. 接受伤残鉴定者应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受害人因伤致残,赔偿义务人应承担因增加生活上需要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鉴定机构的收费情况,并详细说明了费用承担的原则,包括保险公司和肇事方的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程序及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中因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根据相关法规,受害人有权获得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伤残导致的必要费用和收入损失的赔偿。对于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法院通常要求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或鉴定结论。因此,受害人在出院时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当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重新鉴定和通过质证排除或降低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在特定情形下如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鉴定程序违法等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通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程序和所需材料。被评定人需准备申请书、医疗证明和检查结果、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等材料。同时,评定被抚养人劳动能力时还需携带相关证件和政府部门说明。鉴定过程需提交材料、交纳费用,等待鉴定机构通知并前往鉴定。复杂情况可能需多次鉴定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