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需查明事故原因、认定责任以及确定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调解。
2. 调解期限为三十日,如有必要,公安机关可延长十五日。对于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造成死亡的事故,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3. 若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书,并由当事人、相关人员和调解人签名盖章后生效。调解书应分别送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若调解期满后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由调解人签名盖章后分别送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
4. 若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一方不履行调解书生效后的协议,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 第一种情况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而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措施,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按以下规定承担:
(1) 机动车一方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
(3) 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
(4)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5)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10%的赔偿责任。
2. 第二种情况是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赔偿责任按以下方式承担:
(1) 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 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 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 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 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 若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且各方均无责任,根据《民法典》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双方的赔偿责任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根据规定,公安机关在核查事故现场后,将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双方应按责任划分承担赔偿比例,如协商不成,交警部门将展开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若双方不同意调解结果,当事人可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在日常机动车驾驶过程中,若因各种原因发生交通事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交通事故双方的主次责任,并进行损害赔偿。
酒后驾车肇事的民事责任问题。文章介绍了酒驾的法律禁止性规定和事故后的民事赔偿处理依据,包括受害人的赔偿内容、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赔偿范围的具体内容。酒后驾车事故的精神损失费计算中,侵权人的过错是重要参考因素。
江先生驾驶车辆与拾荒老人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的医疗费用纠纷及法律责任。事故导致老人昏迷并最终死亡,江先生垫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后,因欠下的医药费与医院产生纠纷。因未找到老人家属,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江先生给付医院3万余元,保险公司赔偿丧葬费用
原告因交通事故致残一案,被告纩三作为司机,原告因本次事故导致右踝部粉碎性骨折并构成十级伤残。事故发生后,原告认为被告纩三应承担赔偿责任,被告客运公司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应在保险限额内承担保险责任。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伤残补偿金等共计人
交通事故后缺乏损害赔偿资金与能否继续开车的问题。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即使肇事者没有钱赔偿,只要驾驶证未被吊销仍可开车。对于伤害事故赔偿涉及的问题如轻伤的民事赔偿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时的法律风险等做了详细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