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主要侵犯的法益是公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交通肇事罪的主要表现是违反交通道路法规,并且需要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并达到法律规定的情况,肇事者才需承担刑事责任。然而,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并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况下,酒后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也会被定为交通肇事罪。
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考察行为人是否有违章行为,并造成了多大的危害。若行为人虽然违反交通运输法规,但并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那么就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其次,需要考察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对发生的事故有过失。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这种危害结果必须是由行为人的违章行为直接造成的。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罪属于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因此,我们可以用这四个要件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交通事故赔偿协议的撰写问题。双方就该交通事故的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协议,确定了赔偿总额为人民币壹拾肆万元,包括死亡赔偿金等一切费用。甲方积极协商赔偿事宜并表现出悔意,乙方恳请司法机关从轻处理刑事责任。双方签订协议并呈交检察院、法院各一份,签字生效。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刑期,依据相关法律解释,详细阐述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罪行种类及其对应的刑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构成交通事故的要件,包括车辆参与、发生在道路上、运动中发生等,强调了事故必须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且存在直接物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