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条件分析

时间:2024-01-22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9926
导读:肇事者是否构成逃逸关键是看其在主观上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即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和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肇事责任主体逃逸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也就是其明知已有事故发生,主观心态为故意,但为了不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从现场逃跑。

构成肇事逃逸的要件

交通运输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要构成肇事逃逸,行为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逃避救助被害人的法定义务

行为人明知或应知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却故意装作无事发生,不履行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例如,肇事者在撞伤行人后没有及时救助伤者,导致被害人伤情加重直至死亡;或者肇事者将被撞伤的行人送至医院后,因支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而离开医院。只有同时满足逃避救助和承担刑责义务的条件,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

2. 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行为人明知逃逸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却仍然选择逃跑,以避免被追究和惩罚。行为人在逃逸后对被害人不给予救助,对被害人伤亡的结果则是过失的心态。行为人可能认为被害人不会死亡,相信会有人对被害人给予救助或者存有侥幸的心理认为被害人伤势并不重,不至于导致严重危害结果。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根据其情节的严重性,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1. 刑事处罚

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达到以下情况之一:

  •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2. 行政处罚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行政部门可能会吊销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应当注重行车安全,并且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及时报警处理并救治受害人。如果驾驶人逃逸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进行量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酒驾吊销驾驶证期间又开车的处罚规定

    酒驾被吊销驾驶证期间无证驾驶的处罚规定。无证驾驶者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并可能根据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情况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交警指挥失误、红灯过线后立即停车以及避让紧急车辆等情况下,闯红灯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违法

  • 交通事故无责方是否构成逃逸行为

    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是否构成逃逸行为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责任方离开现场并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而逃逸行为仅限于责任方。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包括不同情况下的责任认定和处理方式。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

  • 超过几小时算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罚则。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被视为疲劳驾驶。对于驾驶公路客运车辆或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的过度疲劳驾驶行为,处罚更为严厉,会被罚款并记分。

  • 醉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处罚
  • 疲劳驾驶车辆的危害是什么
  • 轻微撞人逃逸怎么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