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肇事逃逸赔偿规定详解
时间:2023-12-31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车辆肇事逃逸赔付规定是按照对方的实际损失和双方当事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比例来进行赔付。首先就是需要进行报警,然后由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确定一下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比例,如果负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的话,对于对方的实际损失需要全部赔偿。
车辆肇事逃逸赔付规定及其法律责任
车辆肇事逃逸赔付规定是根据对方的实际损失和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比例来确定赔偿金额。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车辆肇事逃逸行为可分为构成犯罪和不构成犯罪的情况。
一、构成犯罪的情况
1.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可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
除了被认定为肇事逃逸的情况外,交管部门还规定了以下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
-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 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人,应尽快将其抓捕归案。即使交通肇事者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也仅在交强险的责任赔偿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部分仍由肇事者承担。抓捕肇事逃逸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启动查缉预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应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 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向社会公告时,应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 部门间紧密合作: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布置堵截或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嫌疑车辆的,应扣留并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人应承担对方的实际损失赔偿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将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举证责任的分担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
交通肇事罪的减轻处罚情形
-
小事故逃逸对抵押登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