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规肇事逃逸刑事处罚是什么?
时间:2023-12-0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新交规肇事逃逸刑事处罚是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之下按照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来进行惩罚,如果构成犯罪的话,将会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惩罚。主要就是因为如果导致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的话,会有可能构成犯罪。
新交规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肇事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了以下行为将受到处罚:
-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 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 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 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 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 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根据行为人的情况,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或十五日以下拘留。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标准
为了准确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以下是认定标准:
-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 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如果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人将承担刑事责任,按照我国《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进行惩罚。而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行政罚款,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次醉驾有小事故逃逸法院判决
二次醉驾造成小事故后逃逸的判决情况。法院将按照危险驾驶罪处罚,并可能吊销驾驶证。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界定,涉及基本罪构成要件、对象的定义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罪行和处罚情况。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标准。对于逃逸行为具备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文章详细解释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包括逃逸的前提和认定情形。此外,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也进行了阐述,认为该行为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对于逃逸行为的刑罚,文章根据不同情
-
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问题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不适用行政处罚,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逃逸行为人,公安机关会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
窝藏、包庇罪的法律解析
-
酒驾、醉驾与肇事逃逸的法律关系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