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肇事车辆逃逸,逃逸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存在过错,责任可以减轻。因此,当行人横穿马路被撞后,如果肇事车辆逃逸,通常情况下,逃逸的肇事车辆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监控录像等证据证明行人违章横穿马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行人也需要承担部分责任,而逃逸的车辆则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警,交警将根据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证据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可以在收到认定书后的三天内向作出认定书的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交通事故受害人可以获得以下赔偿:
1. 残疾赔偿金:根据伤残赔偿指数和受害人所在地的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计算。
2. 医疗费用。
3. 后续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4. 残疾辅助器具费用。
5. 误工费用。
6. 护理费用。
7. 住院伙食补助费用。
8. 营养费用。
9. 交通和住宿费用。
10. 被抚养人生活费用。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
12. 财产损失等。
残疾赔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认定一般以户籍登记地为准。然而,如果受害人在农村户籍登记,但在城镇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有正当收入来源,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 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
3. 有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4. 尽管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 尽管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虚假信息后离开医院。
6. 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7. 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8.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足够赔偿费用,且未留下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
综上所述,肇事车辆选择在撞人后逃逸将承担主要责任,不仅要支付相应赔偿,还需承担法律责任。处理此类情况时,需综合案件情况进行定性,以确保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当事人的过错及责任或意外原因。若未查获肇事逃逸人或车辆,可在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制作认定书,载明事故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事实,并确定责任。若无法查证事实,也应
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标准。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赔偿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会考虑事故责任和是否符合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如果交通事故导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肇事者负有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将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肇事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肇事者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