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肇事车辆逃逸,逃逸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存在过错,责任可以减轻。因此,当行人横穿马路被撞后,如果肇事车辆逃逸,通常情况下,逃逸的肇事车辆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监控录像等证据证明行人违章横穿马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行人也需要承担部分责任,而逃逸的车辆则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警,交警将根据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证据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可以在收到认定书后的三天内向作出认定书的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交通事故受害人可以获得以下赔偿:
1. 残疾赔偿金:根据伤残赔偿指数和受害人所在地的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计算。
2. 医疗费用。
3. 后续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4. 残疾辅助器具费用。
5. 误工费用。
6. 护理费用。
7. 住院伙食补助费用。
8. 营养费用。
9. 交通和住宿费用。
10. 被抚养人生活费用。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
12. 财产损失等。
残疾赔偿金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认定一般以户籍登记地为准。然而,如果受害人在农村户籍登记,但在城镇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有正当收入来源,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以下情况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 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
3. 有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4. 尽管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 尽管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虚假信息后离开医院。
6. 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7. 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8.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足够赔偿费用,且未留下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
综上所述,肇事车辆选择在撞人后逃逸将承担主要责任,不仅要支付相应赔偿,还需承担法律责任。处理此类情况时,需综合案件情况进行定性,以确保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的认定标准。依据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对于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酒驾处罚标准包括暂扣驾驶证、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根据驾驶情况不同,处罚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况应当立案追究。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具有特定情形如酒后驾驶、无照驾驶等应定罪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则不予立案。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刑事判决处理视情节轻重而定,如果因负事故主要责任而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可能会被判处相应有期徒刑。对于赔偿责任处理,若驾驶员无力赔偿,可由其单位或车辆所有人垫付。当事人可与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和受害者家属沟通协商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