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而要求赔偿的身体受到伤害的案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作为一类特殊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涉及受害人因生命、健康遭受损害而要求事故责任方进行经济赔偿的给付之诉,根据我国法律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然而,在实际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程序中,一般必须先经交警机关的事故认定,然后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当事人进行治疗、法医鉴定或直接侵权人不明等特殊情况的出现,使得1年的诉讼时效的具体适用时与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对于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根据《民法通则》和《民通意见》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一些人认为诉讼时效应从事故发生日起算,因为受害人通常是在事故发生的当场受伤。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受害人在事故发生日后不超过1年提起诉讼,被告方通常不会提出诉讼时效的抗辩。
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是起诉的前提条件。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当事人在起诉时必须提供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否则法院将不予受理。因此,有些人主张以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日为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日。
治疗终结是一个医学概念,通常指损伤后经临床治疗后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并维持稳定的时期。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治疗终结日也被一些人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日。然而,治疗终结时间往往难以确定,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也存在差异,导致诉讼时效起算点不确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伤残评定日也被一些人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日。然而,对于是否需要进行伤残评定以及伤残评定的具体时间存在不同看法。此外,受害人如果不积极进行伤残评定,诉讼时效是否应该一直不起算也是一个争议。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可以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此,有些人主张以受害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的日子为诉讼时效的起算日。然而,受害人往往很难举出明确的证据证明曾向义务人主张过权利,这也导致了对于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相关规定过于抽象,不同部门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1年诉讼时效起算时间的认识和做法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事实情况来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车祸肇事方不肯赔偿时的起诉流程和所需资料。首先,通过工商局、交警支队获取对方信息,然后前往法院起诉,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在法院调解过程中,如对方拒绝调解或调解无效,案件会进入开庭程序。最终,收到赔偿款后,案件结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索要交通事故赔偿所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交通事故立案的证据要求。包括赔偿诉讼中证明原被告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以及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涵盖了身份证明、继承证明、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责任认定书、法医鉴
交通肇事纠纷中律师费的承担问题,以及交通肇事赔偿的诉讼时效。根据相关法律,如果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并由保险公司败诉,律师费可由保险公司承担。对于诉讼时效,交通事故致人身伤害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造成财产损失则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受害人应在规定时间内主张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