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就交通事故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必须要向知道自己应该向哪里的哪个法院提交起诉状。这就是交通事故诉讼管辖地的问题,那到底实践中该如何确定这个管辖地呢?请跟随手心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赔偿,根据侵权行为诉讼原则确定管辖地。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民事诉讼法中管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事故发生地、车辆最先到达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当然,一般是向基层法院起诉。
被告住所地的确定视被告而定。如被告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其住所地为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如被告为公民的,其住所地为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地。所谓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指定管辖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先行救助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前期处理。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道路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时将案件移送其他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案件管辖发生转移的,处理时限从移送案件之日起计算。
军队、武警部队人员、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需要对现役军人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军队、武警部队有关部门。
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交通事故诉讼的管辖一般是根据侵权行为诉讼原则确定管辖地。而在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的时候,则往往是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手心小编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程序。在发生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可选的财产保全)、提交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至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审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和裁定阶段以及强制执行申请阶段。整个流程旨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
交通事故诉讼的管辖权法律原则,包括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文章还详述了交通事故诉讼的程序,包括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阶段。最后强调了当事人在选择诉讼地时需遵循法律规定的管辖原则,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包括管辖权争议、事后报警证据提交、检验鉴定、尸体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复核、事故调解、事故诉讼以及上诉案件的详细流程及时效规定。全文涉及多个环节,旨在保障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起诉的条件和有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以及可以列为被告的人。起诉必须满足原告资格、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符合法院管辖等条件。有权起诉的人包括交通事故受害者、死者的法定继承人等。可以被列为被告的包括肇事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设置障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