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4-02-2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的法律规定是如果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跟受害者的疾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是100%的,但受害者的疾病对当前的这种结果也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交通事故的损伤参与度是70%~90%,以此类推,损伤参与度是因人而异的。
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的法律规定
一、损伤与后果的因果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的法律规定如下:
- 既有损伤又有疾病,后果完全由损伤所造成,疾病未起作用,损伤与后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为100%。
- 既有损伤又有疾病,后果主要由操作所造成,疾病只起辅助作用,则损伤与后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为70~90%。
- 既有损伤又有疾病,两者单独存在都不能造成目前的后果,或者在造成目前后果的作用上同等重要,难分主次,则损伤与目前后果之间系界限型因果关系,为40~60%。
- 既有损伤又有疾病,损伤是诱发或加重因素,即损伤比较轻微,对人体没有大的危害,但能诱发或促进疾病的发作,则损伤与目前后果之间系间接因果关系,为10~30%。
- 既有损伤又有疾病,若后果完全由疾病所致,则损伤与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为0%。
二、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
对于轻微交通事故,以下是处理流程:
- 互看证件: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时,双方应首先互相查看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如果有证件不全的情况,应立即报警等待处理,不能离开现场。
- 拍照取证:在车辆碰撞后,应及时使用手机拍摄碰撞部位,并清晰拍摄车牌号码和车辆识别代码。
- 查看保险标志:正常车辆都应有保险标志,包括交强险标志和环保标志等。要在前挡风玻璃上查看,以确保安全。
- 撤离繁忙路段:如果事故发生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应尽快将车辆转移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然后进行下一步处理。
- 快速理赔:如果事故损失在2000元以下,事故责任明确,可以选择走快速理赔程序。不需要等待保险公司现场勘查,只需报案后约时间去定损。
损伤参与度是一个理解起来很简单的概念。在某些所谓的交通事故中,受害者可能本身就有高血压或心脏病,而交通事故并未对当事人造成实质性影响。实际上,是交通事故诱发了当事人高血压的发作。因此,损伤后果与交通事故之间并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次醉驾有小事故逃逸法院判决
二次醉驾造成小事故后逃逸的判决情况。法院将按照危险驾驶罪处罚,并可能吊销驾驶证。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界定,涉及基本罪构成要件、对象的定义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罪行和处罚情况。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标准。对于逃逸行为具备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文章详细解释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包括逃逸的前提和认定情形。此外,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也进行了阐述,认为该行为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对于逃逸行为的刑罚,文章根据不同情
-
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问题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不适用行政处罚,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逃逸行为人,公安机关会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
窝藏、包庇罪的法律解析
-
酒驾、醉驾与肇事逃逸的法律关系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