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物业合同纠纷的解释如下:
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约束力。如果业主以非合同当事人为由提出抗辩,则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认为合同或者合同相关条款无效,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法院应予支持:
这里的物业服务合同包括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未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维修、养护、管理和维护义务,业主可以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法院应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及制定的服务细则也应当认定为物业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
如果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或者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妨害物业服务与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请求业主承担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应民事责任,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重复收费,业主以违规收费为由提出抗辩,法院应予支持。业主还可以请求物业服务企业退还已收取的违规费用,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已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业主与物业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请求业主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业主大会按程序决定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并请求解除物业服务合同,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委员会提出物业费主张,法院应告知其向拖欠物业费的业主另行主张权利。
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如果业主请求物业服务企业退还已经预收但尚未提供物业服务期间的物业费,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拖欠的物业费,按照第六条规定处理。
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如果业主委员会请求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服务区域、移交物业服务用房和相关设施,以及物业服务所必需的相关资料和由其代管的专项维修资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拒绝退出、移交,并以存在事实上的物业服务关系为由,请求业主支付物业服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的物业费,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因物业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业使用人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法律、法规或者管理规约而引起物业服务纠纷,法院应根据本解释关于业主的规定进行处理。
解决小区物业纠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物业管理民事纠纷。协商调解分为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形式。民事调解是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或个人,由第三方根据双方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从而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然而,民事调解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拒不执行约定事项,纠纷仍然无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是通过主管政府的力量进行调解处理,但如果一方不遵守执行,就需要采取其他手段解决。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程序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程序的一部分,不具有独立性。
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物业管理纠纷。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仲裁庭的管辖权是基于当事人达成的协议。仲裁协议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发生争议就提交仲裁,也可以在纠纷发生后临时达成书面协议提交仲裁庭。
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告提交起诉状,法院立案并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开庭进行调查、辩论和调解,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如果双方都不上诉,则判决书生效;如果一方不服提起上诉,则进入第二审程序;第二审审理后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这是终审判决,不得上诉;最后进行执行。
在解决小区物业纠纷时,应加强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沟通协调,并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要健全相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法可依。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