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 > 强迫他人写借条有录音可以判刑吗?

强迫他人写借条有录音可以判刑吗?

时间:2023-01-28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3815
导读:强迫他人写借条有录音是否可以判刑,是需要结合借条的金额来确定的。如果是犯罪行为人在受害人对自己没有债务借款的情况下,强迫受害人书写借条的,此时是属于对当事人权益造成严重的侵害的行为。

强迫他人打借条构成敲诈勒索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强迫他人打借条属于敲诈勒索行为。当借条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时,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的刑罚

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在2000元至5000元以上、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300000元至500000元以上的,分别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按照上述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为“数额较大”:

  1. 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
  2. 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
  3. 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
  4. 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
  5. 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
  6. 利用或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
  7.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将被认定为“多次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时,具有本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且数额达到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巨大”或“数额特别巨大”的百分之八十,将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敲诈勒索罪的从宽处理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1. 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
  2. 没有参与分赃或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
  3. 被害人谅解;
  4. 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敲诈勒索近亲属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定为犯罪;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敲诈勒索罪的罚金

对犯敲诈勒索罪的被告人,应当处以罚金,数额为2000元以上、敲诈勒索数额的二倍以下;若被告人没有获得财物,应当处以罚金,数额为2000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总之,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强迫他人打借条属于敲诈勒索罪。在民事领域,此类借条可以被认定为无效;而在刑事领域,若想证明对方构成犯罪,需要确凿的证据支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 连带债务人与共同债务人的区别

    连带债务人与共同债务人的区别。连带债务人只在保证合同中承担连带责任,只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而共同债务人则对所有债务承担责任,包括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和其他连带义务人的份额。债权人可以要求连带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对于共同债务人,每个

  •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的区别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 被辞退口头通知能获得赔偿吗

    劳动者因疾病或非工伤被辞退、无法胜任工作或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等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提前通知并给予经济补偿的规定。同时,针对被口头辞退的劳动者,文章介绍了如何获取和保全证据的方法,包括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书面形式提出问题、及时投诉信访、获取录音资料和提起劳

  • 录音遗嘱的见证人要求
  • 婚外情证据之——电子邮件、聊天记录
  • 如何追回借款,没有借条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