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属于财产性诉讼,以标的额为基准,按比例分段累计计算诉讼受理费。
相关法律知识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 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 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经济纠纷一般情况下,需要缴纳50元的激活费用就可以起诉了,经济纠纷的诉讼标的额没有限制。但按照诉讼费用交纳标准来说,诉讼标的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需要交纳50元的诉讼费用。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
1、平等主体
(1)仲裁和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
(2)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仲裁。
(3)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或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不平等主体:不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纠纷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诉讼的性质有关: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免费),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时不能再申请行政复议。
(2)特殊情况下,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最后,当事人双方的经济解决途径可以是平等主体的也可以是不平等主体,平等主体下,仲裁是自愿原则,是民事诉讼和仲裁都适用的经济纠纷,不平等主体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关,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行政复议是可以直接进行的。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问题。在我国,债务的追讨时效一般为三年,保证人的责任是在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内。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一旦诉讼时效已过,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债权请求权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诉讼时效,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
担保合同在撤诉后是否可以更换担保人。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如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担保人更换需债权人同意。如担保合同无效且涉及过错方,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授权与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在考虑更换担保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则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此外,债权转让需符合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无效。结论指出,债权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债权转让的有效性。
个人债务赔偿顺序的划分原则以及个人债务清偿的五大原则。债务赔偿顺序分为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和交付遗赠等三个清偿顺序。清偿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强制履行原则和履行的效益原则。在遗产继承中,债务的清偿需遵循以上顺序和原则,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