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 > 合同法关于合同主体的规定是什么?

合同法关于合同主体的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2-11-0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5745
导读:《合同法》已经废止,相关规定按照《民法典》中的规定执行,签订合同的主体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可以是公民,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组织,合同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不能违背公序良俗,能够表达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这样的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合同主体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同的订立离不开合同主体,合同主体的存在是订立合同的前提条件。如果合同主体不符合规定,合同就存在风险,无法实现合同关系中的利益。

主体资格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应与其经过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相应法律规定的活动范围一致。企业的主体资格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履行能力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履行合同的能力。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受到其经济实力、信誉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合同主体纠纷的诉讼时效

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然而,对于一些特殊争议,诉讼时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考虑到合同的复杂性和地域性。对于其他特殊时效的争议,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计算,例如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

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如果权利受到损害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时效。

合同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合同主体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对于租赁合同中的拒付租金、保管合同中的寄存物丢失以及运输合同中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纠纷,诉讼时效为一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

  • 合同内容的差异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 证据一:承包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房屋延期交付提前多久通知的法律要求
  • 加工承揽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