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待定的合同何时追认
时间:2022-11-21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时间为30日,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效力待定行为是否有效,决定本人是否予以追认,如果不给本人的追认权予以一定期限的约束,就可能发生本人无限期拖延追认,影响尽快确定无代理权行为的法律效力,使相对人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法律关系之中和蒙受损失。
一、效力待定的合同何时追认
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对于这类合同,追认的时间限定为30日,超过30日则视为拒绝追认该合同。
2. 无代理权的人签订的合同
同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无代理权的人签订的合同也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如果法定代理人或被代理人未做表示,视为拒绝追认。如果不给本人的追认权予以一定期限的约束,效力待定行为是否有效将取决于本人是否予以追认。如果本人可以无限期地拖延追认,将会影响尽快确定无代理权行为的法律效力,使相对人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法律关系中并蒙受损失。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主体有哪些
效力待定合同的主体与一般合同的主体有所不同,涉及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其中,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无权处分人订立合同的人称为相对人(即第三人)。相对人在主观上并不知道对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或无处分权人,他们是善意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所签订的合同。被代理人有权追认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无权为处分行为的对方是效力待定合同中的第三人。效力待定合同的特殊之处在于,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存在瑕疵,当事人缺乏完全缔约能力或处分能力,因此需要待追认权人的追认,才能使合同生效。一旦相关条件达成,效力待定合同即转变为有效合同,并对权利人产生法律效力。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
效力待定合同的补救措施。这类合同虽然实质无效,但可通过修正瑕疵来生效。补救措施包括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被代理人追认无权代理合同、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后合同有效等。合同无效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及过错方赔偿。
-
合同效力待定的法律意义
合同效力待定这一概念的法律意义,它涉及合同效力尚未明确的情况。该类合同旨在为当事人提供修正缺陷的机会,旨在实现交易和鼓励交易的基本原则。合同法规定了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制度,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等都属于此类。对于此类合同,合同法设立了追认制
-
什么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的相关内容。这类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完全符合生效要求,需要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才能生效。主要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以及无权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在一定期间内或经催告后未获追认,则合同不生效。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合同。
-
无权代理合同是什么
无权代理合同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无权代理合同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这种合同效力待定,如果被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否则由行为人承担责任。同时,探讨了无权代理人签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总的来说,无代理权
-
了解效力待定合同催告追认权的行使时机及要点?
-
效力待定合同该如何判定
-
债权质押生效要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