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代理合同纠纷 > 哪些属于法定代理终止事由?

哪些属于法定代理终止事由?

时间:2022-11-14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7285
导读:导致法定代理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四种。1、被代理人已经取得或者恢复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2、法定代理人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成为了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法定代理人死亡或者被代理人出现死亡的情况。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定代理终止的事由

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法定代理终止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一) 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 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三) 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四)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定代理人的依据

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当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时,由具备监护能力的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对于担任监护人存在争议的情况,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十七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亲属;

(五)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对于担任监护人存在争议的情况,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定代理与委托代理的区别

尽管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都属于代理行为,但实际上它们的依据是不同的。委托代理更多地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并且在代理事项和范围上受到限制。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人可以成为委托代理中的被代理人。然而,在法定代理中,被代理人通常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

注:本文参考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相关条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供需合同

    供需合同的签订过程及注意事项。合同强调了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订立,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等级、单价等条款。合同还涉及超出约定数量和期限的供油方式、油品所有权和风险转移、验收时间、方式及质量等。此外,合同还明确了结算内容、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 采购合同

    甲乙方之间关于软件采购的合同内容。合同详细列出了采购的货物清单,包括名称、品牌、规格等,并明确了软件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合同总价包括相关费用,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软件的升级、使用权、信息资源的产生等。同时,合同规定了技术要求适用的标准和

  • 代理合同

    甲、乙双方关于设立公司代理合同的签订事宜。合同内容包括代理项目、期限及费用、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生效与终止等。合同中规定了具体的代理项目内容、代理期限、代理费用支付方式、公司基本情况和保密责任等条款。双方需遵守合同规定,否则需承担由此引起的

  • 哪些属于法定代理终止事由?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法定代理与委托代理,虽然都是属于代理行为,但实际二者给予的依据是不同的。其中,委托代理更多的是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委托关系,并且就代理事项、范围来看也是受到了限制的。

  • 法定代理人与委托代理人分别是什么
  • 遗产纠纷案件是否要请律师
  • 母亲的欠条以子女的名义起诉可以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