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陈某某诉称:
根据合作协议,原告与被告王某某、赵某某共同设立了被告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告在公司成立后支付给被告王某某10万元人民币,并获得了王某某出具的收据。然而,当原告要求公司分红时,被告以公司亏损为由拒绝支付红利。原告后来发现自己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工商登记的股东名册中。
原告认为,被告故意隐瞒了登记时的客观事实,导致原告无法成为合法的股东,无法享受股东的权益。因此,原告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返还欠款10万元。
被告王某某与被告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辩称:
根据约定,原告与被告王某某、赵某某共同决定设立公司用于电子产品销售。注册资本为50万元,其中王某某出资30万元,陈某某出资10万元,赵某某出资10万元,王某某担任法定代表人。由于陈某某当时是国企员工,不适合成立公司,因此已经告知陈某某,工商登记的股东为王某某与赵某某。陈某某的投资款是明确的。
被告赵某某的答辩意见与被告王某某基本一致。
本案的焦点是原告所投入的资金是投资款还是作为借款给被告使用。
根据合作协议,陈某某显然是公司设立时的成员之一。王某某给陈某某开具的收据也明确表明是投资款。陈某某在公司成立后曾在公司工作,并参与了经营与管理。陈某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未对王某某开具的收条提出异议。因此,如果原告仅仅因为自己的名字未出现在工商登记部门的股东名册中,就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并要求返还10万元,这是缺乏依据的。
工商登记只是证权程序,而非设权程序。公司登记材料只是股东资格的表面证据。在出现出资等纠纷时,股东的确认不能仅依靠工商登记,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
尽管工商登记具有对外公示的效力,但对股东内部而言,工商登记并非确定股东地位的唯一依据。
《公司法》明确规定出资人应发出资证明书,股东应进行登记,但并未规定未经工商登记的出资人投入的资金不算作投资款。原告需要证明其投入公司的10万元是借款,而非投资款。如果原告无法证明其10万元为借款,其诉讼请求将无法得到支持。
本案中,陈某某实质上是公司的隐名股东。对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发生的股权纠纷,应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股东的资格进行实际认定。
《公司法》中股东会的职权。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并决定其报酬、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合并、分立、解散等作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关于齐某某公司与薛某光、安某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的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原告齐某某公司与被告薛某光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要求被告安某某公司在一个月内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文章详细阐述了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相关义务及法律责任,强
股东大会决议发行公司债券的相关内容。首先明确了决议的适用范围和决议事项,包括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接着详述了股东大会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时需包括的事项,如发行种类和数量、发行方式等。同时,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需满足资产条件、累计债券余额限制等条件。最后强调了发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权登记的法律程序。公司成立时,需在公司章程中载明股东信息,并签发出资证明书、建立股东名册及向工商机关登记。股权继受时,需修改相关记录并办理变更登记。股权登记形式包括公司章程、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股权转移以股东名册记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