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什么情况下无效
时间:2024-08-3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隐名股东现象在我国已出现多年,在隐名股东、显名股东、公司及第三人等众多利益主体之间,形形式式的纠纷日趋增多,许多纠纷并因当事人之间不能很好的协商解决而引发诉讼。那么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什么情况下无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的无效情形
一、违反公司章程规定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规定,行使股东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以损害公司或其股东的利益。如果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股东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的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利益,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二、隐名股东与其他股东和公司发生的内部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关于公司股东资格确认、返还投资款、股东权益落实(如表决权、新股认购权和盈余分派请求权等)的纠纷。
- 隐名股东实际已出资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股权或股份,并签署了章程,实际上也以股东身份行使了股东权利。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或其他人员的主观原因,如负责办理登记的股东重新拟定章程及相关登记文件,故意将隐名股东隐瞒或遗漏登记,导致公司工商登记文件或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中未记载该隐名股东。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可能要求确认股东资格,或单纯要求返还投资款,或要求实际转让股权或股份并获得转让款及股东权益落实,从而引发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独立主张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存在投资协议,其中一方单独将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引发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终止隐名投资关系引起的纠纷。
- 如果显名股东并未与隐名股东达成关于投资方面的协议,而其名义被隐名股东冒用或盗用,可能会引发关于姓名权或名称权的侵权纠纷。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 总则
公司章程的目的、公司法人资格、公司类型、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和义务等核心内容。公司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股东认缴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需明确,并需召开股东会通过修改决议进行变更。同时,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行使广泛的职
-
隐名股东的退出方式
隐名股东的退出方式及其定义、特征,以及与显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差异。隐名股东可通过老股转让或并购方式退出投资。隐名股东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隐名股东需合理运用法律规定解决投资问题以保障自身权益。
-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否必须是公司的董事长?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必由董事长担任,还可以由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需依法登记。不能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人群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正在被执行刑罚者等。一人可同时担任多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需遵守公司法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要求,且不得滥用职权。
-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法律的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不是公司股东但能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依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三款,用法律保护自己至关重要,通过法律咨询可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避免和解决纠纷风险。手律平台提供便捷的法律
-
临时股东大会需不需要律师见证
-
哪些情形公司决议不成立
-
股东大会可以对未预告事项作出决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