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什么情况下无效
时间:2024-08-31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隐名股东现象在我国已出现多年,在隐名股东、显名股东、公司及第三人等众多利益主体之间,形形式式的纠纷日趋增多,许多纠纷并因当事人之间不能很好的协商解决而引发诉讼。那么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什么情况下无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的无效情形
一、违反公司章程规定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规定,行使股东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以损害公司或其股东的利益。如果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股东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的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利益,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二、隐名股东与其他股东和公司发生的内部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关于公司股东资格确认、返还投资款、股东权益落实(如表决权、新股认购权和盈余分派请求权等)的纠纷。
- 隐名股东实际已出资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股权或股份,并签署了章程,实际上也以股东身份行使了股东权利。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或其他人员的主观原因,如负责办理登记的股东重新拟定章程及相关登记文件,故意将隐名股东隐瞒或遗漏登记,导致公司工商登记文件或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中未记载该隐名股东。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可能要求确认股东资格,或单纯要求返还投资款,或要求实际转让股权或股份并获得转让款及股东权益落实,从而引发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独立主张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存在投资协议,其中一方单独将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引发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终止隐名投资关系引起的纠纷。
- 如果显名股东并未与隐名股东达成关于投资方面的协议,而其名义被隐名股东冒用或盗用,可能会引发关于姓名权或名称权的侵权纠纷。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职权
《公司法》中股东会的职权。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并决定其报酬、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合并、分立、解散等作出
-
相关案例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关于齐某某公司与薛某光、安某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的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原告齐某某公司与被告薛某光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要求被告安某某公司在一个月内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文章详细阐述了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相关义务及法律责任,强
-
股东大会决议发行公司债券的决议
股东大会决议发行公司债券的相关内容。首先明确了决议的适用范围和决议事项,包括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接着详述了股东大会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时需包括的事项,如发行种类和数量、发行方式等。同时,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需满足资产条件、累计债券余额限制等条件。最后强调了发
-
股权登记的法律程序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权登记的法律程序。公司成立时,需在公司章程中载明股东信息,并签发出资证明书、建立股东名册及向工商机关登记。股权继受时,需修改相关记录并办理变更登记。股权登记形式包括公司章程、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股权转移以股东名册记录为准
-
股权投资基金委托管理协议
-
公司未召开会议作出决定申请不成立是否支持
-
隐名股东出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