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要求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建议当事人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院没有强制指定医患一方或双方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权利。医疗事故鉴定只是众多证据中的一种,提供该证据以及何种证据的选择权应属于当事人。法律并未规定医疗事故鉴定是医疗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医疗事故之诉与医疗人身损害之诉也没有法律上的先后顺序。
当事人拥有选择权,可以自行选择和确定采用何种法律关系进行诉讼。如果争议双方都没有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原告选择了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按照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不应强制要求或指定一方或双方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只有在经过鉴定已确认为医疗事故,而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的情况下,法院才应行使释明权,并根据最后查明的事实,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
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医学会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后,医学会应在45日内组织鉴定并得出鉴定结论。这将成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依据。当然,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申请上一级鉴定,但不能对鉴定委员会提起诉讼。
当事人可以将医院的就诊记录(病历、发票、病情证明、诊断报告、手术记录等)作为固定的证据。
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以下材料:
(1)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可以委托相关专业人士起草,也可以自行草拟。
(2)原、被告身份信息。被告信息个人难以调取,可以委托律师进行查询。
(3)相关证据。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医院就诊记录等。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庭前准备;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
开庭后,法院会在审理期限内进行判决,并将判决书送达给原、被告及代理人。
根据相关规定,因医疗事故赔偿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法院不会直接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果需要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法院也不能强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