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发生后,可以立即申请进行医疗事故的伤残鉴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在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赔偿数额有较大影响。按照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这样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其本来意义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只不过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是以原因力作为主要依据,需要如此表述而已。
医疗事故发生后,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出院后,都可以依法提起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最晚时间限制是一年,超过一年的医疗事故申请将被依法驳回。因为超时提起的事故鉴定调查取证工作较为困难,一般不会受理。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