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书面陈述非常重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事故发生的经过,二是家属对医院诊治的不满之处。鉴定专家将根据这份书面陈述进行鉴定,因此不应出现多余的口头叙述。在专家面前,陈述应专业并且有助于认真研究。律师不需要参加鉴定会。
在医疗鉴定会上,医患双方各自有二十分钟的发言时间。专家会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例如询问患者家属事情的经过,或者询问医院关于诊治错误的辩解。在鉴定会上,必须遵守秩序,只能在轮到发言时发表意见。此外,家属可以有最多三人出席。建议可以邀请一位医生或者懂医术的律师参加。
对于第一次鉴定,很多患者可能会不满意结果,因此可以申请进行二次鉴定。二次鉴定的结论可能与第一次不同,以更公平地对待患者。二次鉴定可以不需要说明理由,医患双方都有权利提出。
在发生医疗事故时,要保持冷静,采取合适的手段来获取赔偿。不要采取极端手段处理问题,这不仅无法获得赔偿,还可能使自己陷入犯罪的困境。按照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进行处理是相对稳妥的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医疗事故,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他们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律师也可能对打赢官司提供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当事人通常需要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例如无法就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达成一致,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尸检申请期限固定,患者死亡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