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书面陈述非常重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事故发生的经过,二是家属对医院诊治的不满之处。鉴定专家将根据这份书面陈述进行鉴定,因此不应出现多余的口头叙述。在专家面前,陈述应专业并且有助于认真研究。律师不需要参加鉴定会。
在医疗鉴定会上,医患双方各自有二十分钟的发言时间。专家会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例如询问患者家属事情的经过,或者询问医院关于诊治错误的辩解。在鉴定会上,必须遵守秩序,只能在轮到发言时发表意见。此外,家属可以有最多三人出席。建议可以邀请一位医生或者懂医术的律师参加。
对于第一次鉴定,很多患者可能会不满意结果,因此可以申请进行二次鉴定。二次鉴定的结论可能与第一次不同,以更公平地对待患者。二次鉴定可以不需要说明理由,医患双方都有权利提出。
在发生医疗事故时,要保持冷静,采取合适的手段来获取赔偿。不要采取极端手段处理问题,这不仅无法获得赔偿,还可能使自己陷入犯罪的困境。按照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进行处理是相对稳妥的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医疗事故,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他们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律师也可能对打赢官司提供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当事人通常需要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例如无法就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达成一致,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鉴定的条件和程序。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报告或申请后,应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的鉴定受理有明确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将不予受理。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和当事人按不同情况支付。医学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首次鉴定由市级或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