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报警后,可以通过向当地卫生局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导致患者遭受损害或产生额外损失的行为。
1. 申办范围:
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可以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 提交材料: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需要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身份证明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3. 申办程序:
- 患者及家属在发现或应当发现身体受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 当医患双方在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可以直接向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申请鉴定。
- 当医患双方中任一方提出鉴定要求时,应向医疗机构所在辖区的区(市)卫生局提出申请,并由该卫生局委托医学会组织鉴定。
- 当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时,当事人应直接向市卫生局提出鉴定申请,由市卫生局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 如果对市级鉴定结论不服,患者或医疗单位应在收到鉴定书15日内向省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
1. 非法行医、游医药贩等执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范围,卫生行政部门将予以取缔,受害人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医疗事故应由当事的医疗单位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商处理,并在发生争议时才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2. 在构成医疗事故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以及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鉴定的条件和程序。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报告或申请后,应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的鉴定受理有明确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将不予受理。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和当事人按不同情况支付。医学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首次鉴定由市级或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