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承担,有以下规定:
如果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那么应当先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如果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鉴定,并且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那么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发生医疗事故需要进行的赔偿包括以下内容:
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若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则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于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对于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对于60周岁以上的患者,赔偿期限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患者,赔偿期限不超过5年。
对于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患者,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对于患者和需要陪护的亲属在转院过程中发生的大众交通工具所花费的交通费,由造成医疗事故的医院承担。若特殊病人不能乘坐大众交通工具,需要租用专业交通工具,则交通费由医院承担。对于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参加处理事故的患者两个亲属的合理交通费也由医院承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为7个工作日到30日,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对于患者死亡的情况,鉴定申请应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若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情况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亦没有实质意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如果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如果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提出申请的一方支付。具体的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医患双方提交鉴定材料、组织专家鉴定组、召开鉴定会、专家合议形成鉴定结论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书。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曾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要写明原鉴定结论。若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