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垂体瘤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规定如下: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双方当事人应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用。如果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当然,双方也可以经过协商后决定由谁来支付鉴定费用。
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四种: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完全责任指的是医疗过失行为完全导致了医疗事故损害后果,赔偿全部损失的100%。主要责任指的是医疗过失行为主要导致了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次要责任指的是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轻微责任指的是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的情况。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有较大影响。因此,在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况下,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做法更加公正、合情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实际上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这些表述只是为了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而特意使用的,其本质意义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或“轻微原因”。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费用的具体规定如下: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为7个工作日到30日,具体的期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即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内提出鉴定申请。如果患者死亡,鉴定申请应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如果损害结果在多年后才被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情况下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将失去实质意义。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如果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如果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提出申请的一方支付。具体的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医患双方提交鉴定材料、组织专家鉴定组、召开鉴定会、专家合议形成鉴定结论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书。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