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满意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
当事人应坚持申请重新鉴定,以推翻错误的鉴定结论。申请重新鉴定时,需要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并尽可能搜集证据,对鉴定程序和结果提出合法合理的异议。
如果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鉴定活动时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当事人可以向省级司法行政部门投诉。司法行政部门会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从而使得原鉴定结论作废或者司法鉴定机构主动撤销违法的鉴定结论。
当前司法鉴定实践中,许多鉴定机构存在委托受理把关不严、鉴定结论草率、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暗箱操作及受贿腐败等问题。因此,投诉举报司法鉴定机构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可考虑的方式。
细心的当事人可以发现,正规的司法鉴定意见书首页会有一份声明,要求委托人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果能够搜集到否定检材真实、完整、充分、合法的证据,就可以使鉴定意见失去基础,从而不能作为定案证据。
医疗技术鉴定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其结论具有法律效力,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利益。因此,鉴定工作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鉴定结论必须以客观公正的事实为依据。在取证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双方及相关方提供的证据,并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病员因素等,以获取最接近客观实际的资料。
鉴定过程应基于医学原理进行科学分析,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鉴定过程中应选择适用的法规定和条例,确保鉴定结果的合法性。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要保护病人的权益和医院的利益,坚持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在对医疗缺陷做出定性结论后,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地评定纠纷的原因、环境因素、技术水平和疾病进展等实际情况,避免夸大其辞或推卸责任。
医疗纠纷应优先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如果医疗纠纷经过行政协调无法解决,应依法进行裁决。
对于有争议的案例,可以书面报告上级医疗事故鉴定技术委员会进行鉴定。
根据事故规定的金额,对于严惩差错在1000~1500元以下的情况,一般差错在500元以下。
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处理的办理机构是所在地县(市)区卫生局。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的问题。医疗机构如果不配合技术鉴定或无故不参与随机抽取专家进行鉴定,应承担医疗事故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对患者人身损害进行等级判定。对判定或鉴定结论不服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其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