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 出生婴儿医疗过错法院怎么判?

出生婴儿医疗过错法院怎么判?

时间:2023-07-30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1235
导读:出生婴儿医疗过错法院怎么判,应当是根据双方当事人所提交的证据,还有就是根据医疗过错程度来确定。当然的,在诉讼过程当中是可以提出司法鉴定的申请,对于过错的程度来进行鉴定。

一、出生婴儿医疗过错法院怎么判?

出生婴儿医疗过错法院怎么判,应当是根据双方当事人所提交的证据,还有就是根据医疗过错程度来确定。新生儿因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方法可以有三种方式:

一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凋解决;

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解决;

三是通过诉讼解决。

这三种方式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并行而是有先后次序的,即首先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其次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再次是经人民法院受理解决。

二、医疗事故处置的规定是什么?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在当代的社会,现在初生婴儿在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关于医院和患者之间不能够关于赔偿问题达成一致的情况之下,是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的,即使在诉讼过程或者是在诉讼之前也需要确定一下医院方面的过错程度,所以完全是可以提出鉴定的申请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 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责任

    一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法院判决被告医院承担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责任,需赔偿患者余某和小桑的医疗、误工、丧葬等费用共计125万余元。案件背景为余某在被告医院分娩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她和新生儿小桑遭受严重伤害。法院认定被告存在重大医疗过失和过错,需承

  • 车祸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24年
  • 对方全责保险怎么理赔
  • 工伤赔偿协议起诉是否构成合同关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