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有哪些部门
时间:2023-12-26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一、医疗事故鉴定的相关部门
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则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此外,中华医学会在必要时可以组织疑难、复杂且具有全国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学会应在接受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申请后的规定期限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鉴定所需的材料。
二、医疗事故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
(1)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作为代理医方的律师,首要任务是确认医患关系的存在,并确保诉讼时效未超过。随后,需要在举证期限内主动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以证明医方不存在过失行为或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以避免无法举证的情况发生。
(2)患方的举证责任
患方承担着证明医患关系的存在、损害结果及涉及经济赔偿范围和数额等方面的举证责任。作为代理患方的律师,首要任务是完成医患关系和损害结果的举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经济赔偿数额进行举证。在进行举证前,需要注意确定合理的赔偿预算,以避免遗漏。如果医疗尚未结束或病情复杂导致预算困难时,可以保留相应的诉权。此外,在过失和因果关系方面,虽然举证责任被倒置,但主动举证更具有说服力。
三、医疗事故争议中病历的处理
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应当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这些封存的病历由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保管,可以是复印件。在怀疑医疗事故时,至少应出现不应有的损害结果。如果出现超出预料的治疗情况,但又得到弥补,没有留下不良后果,一般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要确定医疗事故,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认定。首先,需要向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申请,并由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一般情况下,医学会不会受理单方面的申请,申请时需要由医患双方共同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完整的病历资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院责任案件宣判:病历丢失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
胡*斌因工伤导致的医疗事故案件。胡*斌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后出现左肾萎缩问题,因医院丢失病历导致无法鉴定工伤致残等级。法院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判定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胡*斌共计80263元。胡*斌对伤残等级鉴定提出上诉,认为赔偿金额应更高。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何种责任
-
医疗欺诈的法律界定及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