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费用及相关费用解析
时间:2024-01-22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中华医学会依法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技术鉴定时,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收取医疗事故鉴定费标准为每例8500元。各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部门所属医学会依法对医疗事故争议(病员及其家属与医疗单位对医疗事故或文件的确认和处理存在争议)进行技术鉴定时,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收取的医疗事故鉴定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相关规定
一、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法定依据
医疗事故鉴定作为医患双方解决纠纷的依据,同时也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和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在诉讼中,医疗事故鉴定扮演着证据的角色,但并不是必然的定案依据。
二、医疗事故鉴定费用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中华医学会的规定,对于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每例收取8500元的鉴定费用。而各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部门所属医学会的收费标准则由相应的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三、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主体
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主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 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用。2.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用。3.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4. 法院首次委托鉴定的,由医疗机构缴纳鉴定费用。5. 对首次鉴定不服,再次申请鉴定的,由申请再次鉴定人缴纳鉴定费用。6. 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通常遵循谁提出,谁预缴费用的原则。如果经过鉴定,医疗机构负有责任,那么费用应该由其承担。而如果经鉴定,医疗事故与医疗机构无关,那么费用就应该由之前缴纳的一方承担。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
构成医疗事故的四个条件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短期诉讼时效为一年,包括身体受伤赔偿等情况。长期诉讼时效则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在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中,诉讼时效的争议在于对“权利被侵害时”的理解。应理解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确认
-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
-
如何提起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支付实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