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鉴定申请书
鉴定申请书需要一式三份,详细写明申请人和病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同时,还需提供与病人的关系以及事故或纠纷发生的时间,并陈述申请鉴定的理由。如果申请人曾经进行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需注明原鉴定结论。最后,由申请人签字盖章。
2. 申请人单位或村(居)委会的介绍信
该介绍信主要用于证明申请人的身份。
3. 陈述意见书
陈述意见书是申请人对医疗事故的陈述和观点。
4. 病历、检查诊断报告单等原件或复印件
提供病历或病历摘要、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单的原件或复印件。
5. 尸检报告
如果进行过尸体检验,需要提供尸检报告。
6. 证人证言
如果有人可以提供证词,可以制作证人证言。证人证言需要包括证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证明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事实经过。最后,由证人签字盖章或在证词上留下指纹印。
7. 原鉴定报告书
如果曾经进行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需要提供原鉴定报告书。
8. 有关物证
提供与医疗事故相关的物证。
9. 其他材料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要求,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10. 鉴定费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需按规定交纳鉴定费。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由以下情况决定:
1. 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鉴定
如果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
2.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
如果卫生行政部门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移交给医学会处理,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预先缴纳。
3. 鉴定结果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为医疗事故,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4. 鉴定结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对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鉴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支付鉴定费用。
申请方可以向医疗争议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后,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市医学会进行鉴定。市医学会在接受委托后,审核提交的材料,并由医患双方共同抽选专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如果直接到市医学会申请鉴定,可以是医患双方共同申请或由司法机关委托。鉴定的时限为收集双方材料齐全之日起45日内发出鉴定结论。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