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申请书需一式三份,详细写明申请人及病人的个人信息、事故或纠纷发生的时间,以及提出申请鉴定的理由。如曾进行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需注明原鉴定结论。最后由申请人签字盖章。
介绍信主要用于证明申请人的身份。
陈述意见书为申请人对事故的陈述和意见。
提供病历或病历摘要、各种检查诊断报告单的原件或复印件。
如进行过尸体检验,需提供尸检报告。
如有证人作证,可提供证人证言。证人证言需包括证人的个人信息、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证明的事实的时间、地点、经过。最后由证人签字盖章或在证词上留下指纹印。
如曾进行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需提供原鉴定报告书。
提供与医疗事故相关的物证。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要求,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按规定交纳鉴定费。
医疗事故鉴定费用支付责任如下:
1、若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2、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3、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4、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5、申请方向医疗争议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后向市医学会委托鉴定。市医学会接受委托后,对提交材料进行审核后,由医患双方进行抽专家,并在医学会组织下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直接到市医学会的情形,医患双方共同申请或由司法机关委托。鉴定时限,自双方材料收集齐之日起45日内发出鉴定结论。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