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事故,要确定医疗事故的构成,必须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经过卫生机关的考核、批准和认可,具备相应的资格、职称和职务。
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存在医疗过失,即在诊疗护理服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犯有错误或疏忽。
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服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行为。
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必须符合国务院于1987年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第二条的规定范围。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发生医疗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掌握相关知识进行区分。
医疗机构如果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医疗机构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
医疗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复制资料服务。
医疗机构未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医疗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
医疗机构未按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
医疗机构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未配备专(兼)职人员。
医疗机构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医疗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医疗机构未按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和保存、处理尸体。
医疗事故必须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发生,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过失直接导致病人死亡、残废和严重的功能障碍。但以下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一是虽然存在医疗过失,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二是由于病人病情或体质特殊,发生了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三是由于病人和家属不配合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