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事故,要确定医疗事故的构成,必须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经过卫生机关的考核、批准和认可,具备相应的资格、职称和职务。
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存在医疗过失,即在诊疗护理服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犯有错误或疏忽。
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服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行为。
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必须符合国务院于1987年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第二条的规定范围。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发生医疗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掌握相关知识进行区分。
医疗机构如果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医疗机构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
医疗机构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复制资料服务。
医疗机构未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医疗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
医疗机构未按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
医疗机构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未配备专(兼)职人员。
医疗机构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医疗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医疗机构未按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和保存、处理尸体。
医疗事故必须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发生,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过失直接导致病人死亡、残废和严重的功能障碍。但以下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一是虽然存在医疗过失,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二是由于病人病情或体质特殊,发生了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三是由于病人和家属不配合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护士无证上岗的处罚措施和法律依据。医院录用无证护士将承担相应责任,可能受到核减诊疗科目、停业整顿等处罚。同时,无证上岗护士无法提供良好服务和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依据《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如允许无证护士从事诊疗活动,将受到警告、核减诊疗科目或暂停
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文章还介绍了二元制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混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针对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提出了根据条例规定采取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