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过失行为的定义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时,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非出于主观故意,却导致患者遭受损害的医疗行为。
2. 判定医疗过失的关键
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的关键在于是否违反了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并且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对于医疗行为主体是否存在过失,不能仅凭主观推断,而需要进行认真、科学的判定。
3. 医疗过失行为的损害后果
医疗过失行为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无论这些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已经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这种损害是患者在寻求医疗机构治疗时由医疗机构附加给患者的。因此,医疗机构有责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和防止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1. 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
医患双方均可以申请医疗过错鉴定。然而,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机构只有在存在过错时才承担与过错程度相适应的赔偿责任,而且患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如果患方无法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将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通常是由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
2. 鉴定材料的质证
在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申请后,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鉴定材料。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无过错。提交材料后,法院会安排双方进行质证。质证过程中,双方主要对材料的真实性是否有异议进行表达,对于材料的证明力则无需辩论。
3. 选择鉴定机构
法院将鉴定材料移交给技术科后,技术科会安排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如果医患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来决定鉴定机构。此外,还有鉴定前的听证、鉴定材料的补充以及鉴定结果的出具等步骤。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云南省关于侵犯财产犯罪的数额认定规定,其中包括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和侵占罪的数额与情节的具体规定。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云南省司法实践,对不同犯罪的数额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规定了不同数额下的情节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