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当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时,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时,涉及的所有医疗机构与患者应共同委托其中任何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当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时,当事人只能向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在某些情况下,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人。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
给病员造成危害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如果不达到此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必须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并慎重判定。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