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案件可分为两类: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前者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后者则是其他医疗过失行为,与医疗行为有关。无论是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计算方法还是赔偿数额上,这两类纠纷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对患者而言,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向法院起诉更有利于其诉讼策略和利益权衡。
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尽管医疗纠纷鉴定并非必要条件,但为了确保诉讼胜诉,当事人最好先申请医疗纠纷鉴定,以避免败诉可能性,即使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也可以先咨询法医以了解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错误,就应承担受害人的损失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在医疗纠纷诉讼中,鉴定虽非必要条件,但当事人先申请医疗纠纷鉴定,可增加起诉的把握。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若病员死亡,其家属应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的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申请。若需要尸检,应在病员死亡后的48小时内提出,并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若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仍不满意,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异议的,可以协商处理方案。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满意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满意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医疗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切实保障医疗质量,有效监控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鉴定期限的规定。病员及其家属在医疗纠纷发生后一年内可提出鉴定申请,如病员死亡,家属应在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申请。如对鉴定结果不满,可在接到鉴定结论书后的15日内向上级委员会或法院申请重新鉴定或提起诉讼。医学会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并非必经程序,患者可直接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医疗纠纷案件分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两类,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案由提起诉讼。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提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