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或医疗人员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护理规范,因个人过失导致患者身体受到损害的情况。为了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需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评定。
第一步:提交申请书给当地卫生局,卫生局将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步:向医学会正式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并支付鉴定费用。保留缴费收据,如鉴定成功,鉴定费用将由医院赔偿。医学会还会进行专家抽签程序,以决定参与鉴定的专家。如果患者已经死亡且未进行尸检,法医也会被邀请参与。
第三步:撰写书面鉴定陈述,详细描述医疗事故的经过。陈述书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信息。如果不擅长写作,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这份书面陈述非常重要,包含医疗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家属对医院诊治的不满意之处。鉴定专家将根据这份陈述进行评定,因此不应包含多余的口头叙述。陈述应专业化,以便专家认真研究。律师无需参加鉴定会。
在鉴定会上,医患双方各有20分钟的发言时间。专家可能会对有疑问的地方提问,例如询问患者家属事情的经过,或者询问医院对于诊治错误的辩解。在鉴定会上要遵守秩序,只在轮到自己发言时说话。家属可以有最多3人出席,建议可以邀请医生或懂医术的律师参加。
如果对第一次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二次鉴定。二次鉴定的结论可能与第一次不同,以更公平地对待患者。无需提供理由,医患双方都有权利提出二次鉴定。
在遇到医疗事故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有效手段来获得赔偿是重要的。不要采取极端手段处理,这不仅无法获得赔偿,还可能使自己陷入犯罪的困境。按照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进行处理是相对稳妥的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医疗事故,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指导,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同时,律师还可能在诉讼过程中提供帮助,并有可能赢得官司。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两个重要技巧。一是及时复印封存资料,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复印封存病历等资料,以确保其真实性,避免院方篡改病历的嫌疑,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谨慎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机构应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