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纠纷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根据第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以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根据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医疗机构在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上述第一项情形中,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也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不是法定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若不属于医疗事故,则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医院与患者对医疗事故存在纠纷的情况下,如医院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患者及其家属单方面认为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后,该部门将组织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四川达州人邱先生和湖北省新洲吴先生因医疗事故引发的膝盖损伤纠纷。两人均在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由叶-茂医生植入钢钉后出现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医生叶-茂涉嫌非法生产医疗器械和进行人体试验。最终,医生受到处罚并被免去职务,医院也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