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事故引发医疗争议时,若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医院应提供录像作为证据。若医院拒绝提供录像,可以通过上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或可能引发医疗争议时,当事者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和核实,并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若发生医疗事故,应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若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导致三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已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应按规定程序上报,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对于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并组织有关人员与患方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如需检验,应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对于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情况,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尸检申请。若拒绝尸检,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字,医院应如实记录,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详细陈述事情经过,并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在2天内以书面形式交给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进行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医疗事故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其他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金。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1)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按二十年计算。
(2) 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五年计算。
其他费用包括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若患者家属认为精神损害对其造成了巨大伤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金。
综上所述,当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通过诉讼来解决。若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给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家属还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金。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两个重要技巧。一是及时复印封存资料,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复印封存病历等资料,以确保其真实性,避免院方篡改病历的嫌疑,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谨慎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机构应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