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规文件。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可能需要司法鉴定。
医疗损害赔偿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在赔偿项目、赔偿系数和赔偿数额上存在显著区别。
1. 赔偿项目: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包括11项,而人身损害赔偿包括12项,后者还增加了一项“死亡赔偿金”。
2. 赔偿系数: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考虑责任程度、原发疾病、事故等级等因素,而人身损害赔偿考虑过失参与度、责任程度、损害结果、因果关系、收入差异等因素。
3. 赔偿数额:由于上述差异,导致赔偿数额存在差异,其中主要差别在于“死亡赔偿金”。
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对人造成损害的情况,虽然可能构成损害赔偿,但不属于医疗损害赔偿。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范围包括医疗机构所属的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情况,以及医疗机构聘请的外单位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情况。医疗机构因医疗设备故障等原因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情况,医疗机构不能免责。
医院监督、管理不当和医务人员未尽到注意义务构成过失行为。医疗过失行为分为违背医疗水准的过失行为和违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规范的过失行为。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根据责任程度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1. 完全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2. 主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3. 次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4. 轻微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另外,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疗机构与患者各负担50%的赔偿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纠纷案件不断增加。在遇到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运用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伤残等级的赔偿标准以及医疗过错致残的赔偿计算方式。赔偿标准根据患者的伤残等级和年龄确定,不同伤残等级有不同的赔偿计算方式。医疗过错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等,具体标准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打架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包括一般规定和轻微伤赔偿标准。一般规定中,详细说明了打架致伤、致残、致死等不同情况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方法。轻微伤赔偿则主要关注医疗费和误工费,同时提及了治疗必要性和合理性等相关问题。全文旨在为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明确打架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的加害人只能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而医疗损害可以是任何医疗单位或者个人。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直接指向的是患者的生命健康权,附带财产权损害。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无论是医疗纠纷还是医疗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无论是法律适用、医疗鉴定,还是赔偿项目、计算方法和赔偿数额都具有很大不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一律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则可能需要司法鉴定。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