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医疗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此外,如果医疗事故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被侵权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1. 及时保留证据
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其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并提出查处要求。在此过程中,应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详细记录事情经过,并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还应及时保护尸体,并向所属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医疗鉴定。
2. 处理过程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并封存相关医疗物品,以防止病程涂改、伪造、隐匿或销毁。如果病人死亡,会主动提出尸体解剖,如果没有,病人家属应提醒。然后,主管部门会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
3. 处理后果
对于一般的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可以由医务部门与病人协商解决。如果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解决方案,调查结果将报告给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一般医院都设有医疗投诉办公室,患者可以向其反映问题。如果办公室搪塞,应要求见医院领导。
4. 经济补偿或赔偿
医院会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如果确实是医疗单位的问题,必要时会给予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医疗事故鉴定
如果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患者或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向医院所属的区医学会申请。如果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6. 法律诉讼
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或患者的近亲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情况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提起诉讼。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