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案件将进行第二审程序。如果超出这个期限,提出的上诉和抗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审判决、裁定即告生效。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未能按时提起上诉,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内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这种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人民法院将驳回申请。
根据规定,上诉人既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也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如果上诉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上诉,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可以采用书状或口头表示的形式。如果当事人要求上诉的方式是口头表示,人民法院应当制作笔录并将其存放在法院的案卷中。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在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简言之,如果现在申请鉴定,医学会在正式受理后的60日内应该拿到鉴定书。
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指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严厉,包括剥夺财产权、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等。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法人主体主要指企业或组织。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