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医疗纠纷

时间:2024-04-19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2409
导读:出现了医疗纠纷应该建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发生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若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解决。

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国家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将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以保险机制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第三方赔付和医疗风险社会化分担的作用。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

明确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医患双方的解决途径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规定的途径。

1、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在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时,双方应在专门场所进行协商,并且不得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如果医患双方人数较多,应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以事实为依据,防止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赔付金额。对于分歧较大或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

2、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当医患双方共同提出申请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如果医疗机构内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主动开展工作,引导医患双方申请调解。

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并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消除隐患。

维护医疗秩序的法律要求

医患双方的法律义务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医患双方应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实施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医疗机构的报案义务和公安机关的处理措施

如果在医疗纠纷中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行为,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处置,以维护医疗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撰写要求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 第四章 医疗纠纷处罚规定

    医疗纠纷处罚规定,针对不同情况如涂改病历、制造谣言、拒不配合调查、私自外出会诊等制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医院根据纠纷处理结果对科室、科室主任和当事人进行经济处罚,涉及赔偿金额较高的处罚更为严格,包括取消评选资格、延缓晋升资格、停职检查、解聘或开除公职等

  • 美容纠纷是医疗纠纷吗
  •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一年还是三年
  •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