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医疗纠纷

时间:2024-04-19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2409
导读:出现了医疗纠纷应该建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发生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若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解决。

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国家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将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以保险机制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第三方赔付和医疗风险社会化分担的作用。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患者参加医疗意外保险。

明确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医患双方的解决途径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其他法律和法规规定的途径。

1、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在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时,双方应在专门场所进行协商,并且不得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如果医患双方人数较多,应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协商确定赔付金额应以事实为依据,防止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赔付金额。对于分歧较大或索赔数额较高的医疗纠纷,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

2、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当医患双方共同提出申请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如果医疗机构内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主动开展工作,引导医患双方申请调解。

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并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消除隐患。

维护医疗秩序的法律要求

医患双方的法律义务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医患双方应依法维护医疗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实施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医疗机构的报案义务和公安机关的处理措施

如果在医疗纠纷中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行为,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处置,以维护医疗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 妇产科护理的医疗纠纷处理事项

    妇产科护理中医疗纠纷的处理事项。包括病案管理、科主任责任、患者死亡处理、复印病历的封存、医教部和治安办的协助、医教部的职责、答复时限、医学鉴定、医务人员的态度以及合法性的确认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概述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医生和患者双方对医疗后果

  •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原因以及赔偿数额等。协议排除了对责任人的追究,但和解解决医疗纠纷存在局限性和风险。文章强调应鼓励当事人采用正式的和解协议,并通过公证或担保等形式增强其法律效力。

  • 医疗纠纷处理协议书的撰写要点
  • 医疗纠纷处理途径不包括什么
  • 医疗纠纷必须要尸检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